[ON.CC] 眼球內的晶體一般在四十歲後便開始退化,逐漸變硬而渾濁,形成白內障。患者初期一般無病徵,發展至嚴重階段或會出現急性青光眼及發炎,更會頭痛及嘔吐。眼科專科醫生羅智峯稱,白內障可透過微創手術根治,醫生先用超聲波將渾濁晶體乳化成碎片,吸出後再植入人工晶體。
不過,現時在公院做手術的病人中,約九成會植入單焦距人工晶體,該種晶體只提供單焦距,不能同時解決近視、遠視、散光及老花等多種視力問題,病人術後仍可能要終身戴老花鏡或散光鏡。眼科專科醫生劉芷欣指,白內障已非退休長者「專利」,近年不乏壯年病患,術後仍需為工作打拚,視力轉差為他們帶來困擾。她指曾有卅五歲男士因受傷患上創傷性白內障,接受手術後需依賴老花鏡工作,令他不時頭暈、視物不平衡。
本港近年有私家醫生引入優化人工晶體,原理是將優化晶體置於原來的人工晶體之上,猶如植入眼內隱形眼鏡,為白內障患者矯正術後的視力問題,不過手術仍在試驗階段。劉芷欣解釋,植入優化人工晶體術只需兩至三分鐘,患者視力可於術後回復正常。今年七十七歲的梁先生去年七月於公院接受白內障手術,左眼視力只餘三成,難耐生活不便,今年二月植入優化人工晶體,迄今回復九成視力。
報導來源: http://orientaldaily.on.cc/cnt/news/20150325/00176_090.html